延安革命紀念館

陜西學習平臺 | 2022-10-29 16:27

延安革命紀念館位于陜西延安延河之濱的王家坪,建成于1950年7月,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建成的革命紀念館之一。2006年10月拆除原館建新館,2009年8月新館全面建成并免費對外開放,。新館建設吸收了陜北民居的建筑元素,借鑒了楊家?guī)X黨的七大會址,、陜甘寧邊區(qū)大禮堂等革命舊址的建筑風格,,融入了現(xiàn)代建筑的理念,使延安特征和現(xiàn)代感巧妙結(jié)合,,成為融紀念性,、標志性、時代性和地域性為一體的精品工程,。全館占地面積158665平方米,,建筑面積29853平方米,基本陳列面積為10677平方米?,F(xiàn)擁有館藏文物3.6萬多件,,歷史照片1萬余張,圖書3萬余冊,,調(diào)查訪問資料百余卷,,是一座集收藏、展示,、研究,、宣傳為一體的革命紀念館。

為了慶祝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100周年,延安革命紀念館全面啟動并順利完成了第10次陳列提升改造工作,,基本陳列《偉大歷程——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歷史》于2021年6月30日重新對外開放,,以嶄新風貌喜迎建黨百年華誕。展覽全面系統(tǒng)地展示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延安和陜北十三年領(lǐng)導全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光輝歷史,。

展覽內(nèi)容有紅軍長征勝利到陜北(雕塑),、整風學習、陜甘寧邊區(qū)參議會,、大生產(chǎn),、群星璀璨(場景)、干部學習,、轉(zhuǎn)戰(zhàn)陜北(雕塑),、1973周恩來回延安、組雕“旗幟”等藝術(shù)品場景26項,,有直羅鎮(zhèn)戰(zhàn)役,、瓦窯堡會議、紅色電波,、延安時期的對外交往,、延安文藝座談會、馬欄紙動態(tài)制作流程,、投豆選舉等科技多媒體互動展項40余項,。

同時,延安革命紀念館還開放有《鑄魂——延安時期從嚴治黨》《偉大長征 輝煌史詩》《強基——延安時期黨的組織建設》《不忘來時路——慶祝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100周年特展》四個大型專題展覽,。2018年《鑄魂——延安時期從嚴治黨》榮獲“全國十大精品展覽優(yōu)勝獎”,,2020年《偉大長征 輝煌史詩》榮獲“全國十大精品展覽優(yōu)勝獎”。

70多年來,,延安革命紀念館始終堅守初心,,砥礪奮進,發(fā)揮著博物館搜集,、保存,、修護、研究,、展覽,、教育等基本功能,尤其是在宣傳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輝歷程,、發(fā)揚革命傳統(tǒng),、弘揚延安精神、傳承紅色基因方面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,。紀念館先后于1997年被中宣部列入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,,2004年又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“一號工程”重點建設的三個教育基地之一,、全國紅色旅游經(jīng)典景區(qū)名錄,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,,同年被國家文物局授予“鄭振鐸——王冶秋文物保護獎先進集體”,,2009年新館主體入選國家建設部“新中國成立60年全國百項經(jīng)典暨精品工程”,2010年被中紀委列為全國廉政教育示范基地,,2011年《延安革命史》基本陳列榮獲“全國十大精品展覽特別獎”,,2014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抗戰(zhàn)紀念設施遺址,2017年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,、營地名單,,2020年被中宣部確定為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(一期)紅色基因庫首批試點單位。

(本文由陜西省文物局,、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供稿)